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媒介心理學與實務
Media Psychology and Practice 
開課學期
109-2 
授課對象
社會科學院  新聞研究所  
授課教師
王泰俐 
課號
JOUR7075 
課程識別碼
342 M2910 
班次
 
學分
3.0 
全/半年
半年 
必/選修
選修 
上課時間
星期三7,8,9(14:20~17:20) 
上課地點
新聞313 
備註
新聞所學生優先。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
總人數上限:15人
外系人數限制:5人 
Ceiba 課程網頁
http://ceiba.ntu.edu.tw/1092JOUR7075_mpsycho 
課程簡介影片
 
核心能力關聯
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
課程大綱
為確保您我的權利,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
課程概述

對閱聽人而言,Web2.0是個資訊豐富的時代,同時也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專業的新聞傳播工作者,如何將訊息以符合閱聽人心理需求的方式呈現,已經成為當下重要的課題,也促成了傳播學和心理學領域的交會與互動。

簡言之,媒介心理學從認知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以及人格心理學出發,從心理學的觀點探索媒介呈現與媒介影響。近來媒體心理學特別重視實踐,因而將之應用在Web2.0時代的新聞傳播領域,對傳播學以及心理學領域而言,可謂往前邁了重要一步。

媒介心理學的學習在數位時代特別重要的另一關鍵,在於學習新媒體科技與心理學之間的關係。媒介心理學透過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幫助新聞傳播工作者,理解科技變遷的意涵,彌補閱聽人世代科技落差的隔閡。在變遷快速的傳播媒體中工作,專業工作者需要具備媒介心理學的知識,發展具有創意的新媒體內容與新媒體策略,讓「數位閱聽眾移民」或是「數位閱聽眾世代」都能近用數位內容。 

課程目標
本課程的主要目的即為應用心理學的理論概念,進行新聞傳播訊息的製作與傳播;一方面為傳播心理學取向,另一方面也為心理學研究擴展在傳播領域的應用範圍。課程範圍將以媒介心理學的概念,探討電視節目、電視新聞、網路新聞以及網路傳播內容對閱聽人在理解、態度以及行為層次的影響。修習完本課程,同學應具備媒介心理學的概念、了解心理學在傳播過程中的角色、了解閱聽人的各種心理基礎,並且進一步具備以媒介心理學概念為主題進行相關研究的能力、或者應用媒介心理學概念進行深度報導或網路多媒體訊息呈現的能力。 
課程要求
課程評量:
1. 上課出席與發言10%
2. 分組案例報告,個人閱讀及反思報告(每週閱讀內容,本學期任選四次)40%
3. 媒體實務作品、深度報導或多媒體訊息呈現50%:選擇一個具有深度報導價值或足以引發公眾關注的議題,應用媒介心理學的概念,使得報導或呈現資訊更容易被閱聽眾注意、接收、記憶或引發其他正向回饋。報導形式可以任選影像媒體、平面媒體、網路媒體、多媒體形式的報導,或者特定主題的社群媒體或新媒體(Youtube,V-blog, IG, FB, Podcast, etc.),作品需附上三到五頁的文獻回顧,簡述其使用的媒介心理學概念。

4. 研究報告50%:應用媒介心理學的理論,選擇有關的研究問題,撰寫二十頁的研究報告(不含參考書目)。報告內容需包括研究問題背景介紹、文獻分析,研究問題以及研究設計等。

( 3 或4 二擇一即可) 
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
 
Office Hours
 
指定閱讀
待補 
參考書目
1. 王美緒 (2010)(編),圖解心理學,華威國緒出版社。
2. 陳皎眉等(2014),社會心理學,雙葉書廊。
3.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The Crowd: Insightful for its apprehension of the primitivity),
4. 吳正浩 (2018), (譯者: 袁育媗) 吸睛公式:誘惑大眾的技術 (你以為的主見,其實是行銷媒體政治人物精心計算後的結果), 台北:一起來出版 
評量方式
(僅供參考)
   
課程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主題
第1週
2/24  課程介紹
(媒介心理學的新課題: 「夢想政治」心理學、假新聞/謠言心理學、真人實境秀收看心理學:以整容節目為例、直播節目收視心理:以戲劇「幕後之王」中的直播現狀為例、社群媒體心理學: 以IG 照片心理學、女性妒忌為例」

 
第2週
3/03  媒介心理學概要:
課堂重點:傳播心理學要素、感覺與感知、認知、認知基模、閱聽人情緒、閱聽人性格、傳播效果
閱讀內容:
A. 錢玉芬 (2007),導論,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B. Harris,R.J. (2009). Chapter 3,“Cognitive Components of the Media Experience ”(p.48-54)and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Media Experience”(p.54-63)
閱讀論文:新媒體再現女性身體 (“Mariska Kleemans, Serena Daalmans, Ilana Carbaat & Doeschka Anschütz”, Picture Perfect: The Direct Effect of Manipulated Instagram Photos on Body Image in Adolescent Girls,2016, Media Psychology, 21(1),93-110)

 
第3週
3/10  傳播者的影響
課堂重點:媒介環境中的傳播者
閱讀內容:
A. 錢玉芬 (2007),第一章〈藏鏡人現形記〉,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閱讀論文: Harris and Sanborn (2014), “News: Setting an Agenda about the World” (selected pages p.231-243), i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 NY: Routledge.
課堂討論: 以國內外知名主持人、Youtuber或直播主的傳播影響
為例
 
第4週
3/17  語文與圖像訊息的影響
課堂重點: 語文訊息與非語言訊息的傳統觀點、整合訊息的觀點
閱讀內容:
A. 錢玉芬 (2007),第二章、第三章
閱讀論文:Grabe & Bucy (2009), “Visual Bias” (chapter 5) in Why Visuals Matter? In Image Bite Politics: News and the Visual Framing of Elections, p.188-216.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課堂討論:以國內外媒體多媒體訊息設計為例(英國衛報、美國紐約時報、台灣蘋果日報動新聞、Yahoo電視、報導者、UDN等為例)
 
第5週
3/24  閱聽人的新聞接收
課堂討論:訊息處理、新聞記憶
閱讀內容:閱聽人的主動或被動訊息接收行為、閱聽人的需求
A. 錢玉芬(2007),第十三章閱聽人的接收行為,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B. Harris (2014), Chapter 3 “The Psychology of Media Use”, selected pages, “Cognitive Components of the Media Experience”, p54-60 , i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 NY: Routledge.
閱讀論文:Annie Lang, Deborah Potter, Maria Elizabeth Grabe (2003). Making news memorable: Applying theory to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television new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Washington: Mar 2003. Vol. 47(1)

課堂討論: 如何讓新聞過目難忘? 電視新聞實務作品(包括Bob Dotson系列作品與其他影像新聞)與相關研究的討論。 
第6週
3/31  閱聽人的情緒
課堂討論:情緒的定義、心理訴求、恐懼訴求、情緒表達
閱讀內容:
A. 錢玉芬(2007),第十章閱聽人的情緒,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B. Harris (2014), Chapter 3 “The Psychology of Media Use”, selected pages,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the Media Experience”, p60-67 , in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Mass Communication, NY: Routledge.
閱讀論文: 汪志堅等(2013), 「拒菸廣告的恐懼訴求對年輕族群的說服效果: 調控焦點與訊息框架的影響」,台灣公共衛生雜誌,p.62-74.
課堂討論:以影像深度報導以及網路競選廣告的呈現為例
 
第7週
4/07  閱聽人的性格
課堂重點:「你/妳是哪種人?」性格的定義、性格理論、人格特質
閱讀內容:
錢玉芬(2007),第八章閱聽人與性格,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閱讀論文: Steven Reiss James Wiltz (2009), Why People Watch Reality TV, Media Psychology, 6, p.363–378
課堂討論:閱聽人性格如何影響傳播訊息接收為例(新聞、影視節目)
 
第8週
4/14  閱聽人的動機
課堂重點:閱聽人使用傳統媒體vs. 新媒體的動機、他人或文化對閱聽人的影響
閱讀內容:
A. 錢玉芬 (2007),第九章〈閱聽人的動機〉,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閱讀論文: 林日璇(2017), 你怎麼加臉書「好友」?連結策略與感知社會支持及心理幸福 感的關聯性, 資訊社會研究, 115-149.
課堂討論:以閱讀人使用新媒體的動機為例等 
第9週
4/21  媒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以及實務製作

課堂重點:媒介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多元。本堂課簡要介紹實驗法、問卷調查法以及民族誌方法等。

閱讀內容:
A. Giles D. (2003), “Research Methods in Media Psychology”, p.28-44, in Media Psychology, NJ: Lawrence Erlbaum.

課堂討論: 以行動媒體訊息設計為例(分別討論實務作品或者研究論文) 
第10週
4/28  提交、口頭報告期末作業企劃(每人十分鐘,投影片至少五張,繳交書面企劃五頁) 
第11週
5/05  專題演講 
第12週
5/12  態度的本質與說服歷程
課堂重點:從心理學角度看態度本質以及說服過程
閱讀內容:
A. 錢玉芬 (2007),第十二章〈態度本質與說服過程〉,傳播心理學,威仕曼出版社。
閱讀論文:「吸睛公式: :誘惑大眾的技術 (你以為的主見,其實是行銷媒體政治人物精心計算後的結果」(第四到七章)

課堂討論: 國內外政論性或政治脫口秀節目的說服
 
第13週
5/19  假新聞的接收心理
閱讀內容:
A. Rumor of Phycology ; The 8and 1/2 Laws of Rumor Spread; Fake News Studies on Taiwan’s 2018 Elections.

閱讀論文: 古斯塔夫、勒龐 (2014), (譯者: 戴光年),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台北: 五南。(第一到七章) 
第14週
5/26  個別與老師討論期末企劃 
第15週
6/02  媒介感官主義與心理
課堂重點:媒體的暴力與色情,一直以來是媒介心理學關切的焦點。本堂課將從傳統涵化研究的媒介暴力以及色情議題開始討論,特別是新聞中刑事案件以及物化女體的暴露鏡頭。我們將從模仿、激勵、去敏感化、對個人個性的形塑、宣洩以及認知心理學中的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s)的面向探討媒介色情與暴力的影響。
閱讀內容: 王泰俐(2015), 電視新聞感官主義,第二章,感官主義理論
閱讀論文:王泰俐(2015), 電視新聞感官主義,第六章,電視新聞感官主義對閱聽人的影響。
課堂討論:鄭捷捷運車廂殺人事件模擬案例;電玩女神廣告系列
 
第16週
6/09  期末報告 
第17週
6/16  期末報告